-区划合并后,以前各区原有的特色如何保持和光大?
-合并后的新区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
“有权有势住东山”。几百年间,东山从一个山岗群发展到如今融岭南建筑和欧式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经济、文化、教育强区。
占广州市侨房四分之一、被列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五大园”、三大会议旧址、造船厂……东山区沉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将东湖街一带侨房连接起来,打造一片华侨文化小区”。通过装饰外墙,将街区侨房连成一片,通过浮雕、木刻等将这些老房子的故事重现,让市民散步时读一段历史,品味东山的文化底蕴———这本是东山区的一个想法,并区后,这一想法能否实现?
越秀区素以北京路步行街闻名,这一商贸集散地成为广州市民百行不厌的场所。而在北京路上发掘出土的“四朝古路面”、“千年拱北楼基址”也增添了步行街的特色。新越秀区会否成为文化积淀的特色区域?
芳村花地是个花乡,也是一个水乡。古时,芳村一带处处是果园和花畦。有关芳村地区的花市,在乾隆年间所修的《番禺县志》就记有:“粤中有四市,花市在广州之南,有花地以卖花为业者数十家,市花于城,与合浦之珠、罗浮之药、东莞之香称四市。”
花地观音庙前,清代是花卉集散地,称花圩,是经常性花市。辛亥革命前,这个花市每晚12时开市,一直卖花到天明。这里每日清晨,都有一群穿花姑娘。她们背着一只装满各种鲜花的竹篮,带上铁针、竹丝、麻线等穿花用的工具,巧妙地把鲜花穿制成花串、花牌、花璎珞、花蝴蝶、花虾等,形象栩栩如生,花店主和花贩们都争相购买。上世纪80年代后,花市恢复,花农可直接从事花卉经销,每至年末,购花的人流不断、车辆川流不息,花乡芳村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花市”。每年春节前夕举办的大规模年宵花市,更是多姿多彩。
还有芳村的“小桥流水人家”,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区域原有的特色并区后将如何显现?本报记者胡军骆苹周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