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新区有许多机关要设立,人从哪来?
-如何吸引老城区居民迁入新区?
开发区设为独立行政区,在全国是第一个。一系列的职能转变,鲜有先例参考。
广州开发区宣传部部长赵伟国曾对媒体表示,虽然目前全国已有几个国家级开发区采用的是与老行政区合并的办法,如青岛开发区跟黄岛区进行了合并,宁波开发区与北仑区进行了合并,但并不是独立成为新的行政区。如果是与原来的老行政区合并,由于原有的区政府各个部门俱全,合并后很难做到机构精减、高效,开发区的管理优势也很难体现出来。
而独立成为行政区后,除了需要适当增设一些机构外,区委区政府的架构可不作太大的变动。广州开发区一位官员分析:现在广州开发区成为独立的萝岗区,除了需要增设人大等机构外,区委区政府的职能仍将由管委会行使,这样就既能确保开发区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及协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同时还能保证开发区管理的高效灵活。
广州开发区办公室主任吴尚伟主张,管委会直接延续下来,分工合作,经济职能交给一批人,社会职能交给一批人。
这一批职位为数不少,比如:
开发区的经济社会运行一直没有形成有效监督。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助理巡视员骆恭陶分析认为,现在的开发区没有权力监督机构,广州市人大无法监督开发区管委会。120多亿元的财税资金运行全部由管委会来行使,没有预算案,也没有决算报告,因此有完善机构的必要。
因为曾经没有社会管理权限,开发区街道办只能挂靠在黄埔区、白云区或增城市,因此,像治安、环保、外来人口管理等事务管理不畅。区划调整之后,这批职位都需要有新人填上。而这批人从哪里来?是来自本区还是从各区调集?这还是一个悬念。
开发区其实早已不是单纯的“经济功能区”了,而是正在朝着“既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生活居住的新城区”迈步。但在许多广州的论坛上,在开发区上班的“找车一族”仍然为数不少。在开发区工作的人们,许多人自嘲每天“开发区一日游”,白天过去上班,晚上仍回到旧城区的家里。这种状况在两个开发区成为行政区之后需要得到改变。
用吴尚伟的话说:“开发区的优势就是‘硬环境的承载力,软环境的吸引力’。广州开发区没有一根架空电线,这就是竞争力。广州开发区就是要感动得投资者‘热泪盈眶’,让企业感到选择在广州开发区是一个非常‘美’的地方。”
不仅对企业如此,对个人也是如此。“卫星城”如果不具备聚集“人气”的力量,永远只能是“经济功能区”。
但这对萝岗区、南沙区的配套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行政区后是否能成为和其他各区一样真正成为市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还是一个未知数。本报记者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