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自称坐拥万两黄金
却修得两袖清风清徐半生
他 笑说有部印钞机器
却只为一生梦想半生追寻
察微知巨 小处着笔
生活小事暗藏商机
财富故事
-----为您讲述“黄金”屋主李得才的财富故事
看财富,讲故事,欢迎收看本周的U88财富故事,各位看官,在下卢迪。今天的故事,咱要跟你讲一“怪人”,话说此人啊,是了不得,他自称坐拥万两黄金,足以坐享千年世代相传,并且光是在黄金里扎堆儿不说,他还把个印钞机往自个儿家里头运,开了一条什么专门制造百万富翁的生产流水线,可就是这么一个有“钱”人,却又是粗茶淡饭衣着简朴足以聊生,而这般的两袖清风半生清许,为的却是让更多的人能和他一样享受坐拥黄金的快感,嘿嘿,说着还有些玄,这世上难道真有这般的奇怪之人?先不多言,还是随着我们的镜头去看个究竟。
一盏孤灯一杯清茶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劝学诗》
这首诗,就是咱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最钟爱的一首诗,而读这首诗的人,正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李得才,这个镜头里颇有些文人气息的人,真实的身份是全国首家图书折扣连锁店“清大学苑”的经营者和管理人,而传言中他的那座黄金屋,则正是他目前经营着的这家图书折扣连锁店,而他所称的万两黄金,无疑就是他店里那扎着堆的大书小书,至于“黄金屋主”称呼,则是一些朋友给他封加的大号,因为事实上,这座黄金屋的存在,确实给李得才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而好书爱书也靠书发了财圆了梦的他,自然对这个封号喜爱有加了。
我挺喜欢朋友们这样叫我,书对我来说,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也确实为我带来了不少的财富,甚至可以说,他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完成了从一个民办教师到商人的角色置换,说了你也许不信,就在十年前,能看上一本好书,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有点奢侈的愿望
李得才口里说的这个“奢侈的愿望”,指的其实是他少年时代一个永远的遗憾,你也许不会想到,正是这个爱书如命,极具文人气息的李得才,却只是个出生贫寒,只是高中毕业的苦孩子,在成为折扣图书连锁“清大学苑”的老板之前,他的身份,是一个山沟沟里的民办小学教师。可究竟是什么,让一个高中毕业的民办教师在几年之间完成了成为一个成功商人的置换?故事,就发生在二十年前的河北保定的一个小村子里。
李得才出生在河北保定一个极其偏远的小山村里,家中世代务农,但爷爷却是很久以前村上唯一的私塾先生,看惯了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的李得才,却自小就喜欢猫在爷爷的那间土房里,抱着爷爷仅有的一些书爱不释手。
从小就爱看书,看书是我最喜欢干的事情,可家里穷,买不起书,我最初对村子以外的世界的认知几乎全部是从爷爷书里的那些之乎者也开始的,那时候我就有种朦胧的志向,要改变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走出农村,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的李得才,读书一直很努力,不久,李得才报名参加了高考,可就当满怀欣喜的李得才从老师的手中接过那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这个村上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却偷偷撕掉了近十年苦读的一个结果,没有人比他更明白,读书,在那时侯的条件下,是一个多么奢侈的愿望。
(拿到通知书第一反应是什么,高兴吗?)
高兴不起来,撕了
(为什么)
家里就一间土房,牛还是父亲每年从邻村租来的,爷爷奶奶,弟弟妹妹都要靠我父母种地支撑,家里就是炸锅卖铁也凑不出钱来给我念书,我爸爸妈妈那时已经快五十了,谁还忍心让两个老人为我缩衣节食啊
(撕通知书的时候哭了吗?那可是你十年寒窗的心血啊)
哭了,跑到后山。。。。
撕掉通知书的李得才偷偷跑到家后的小山坯上哭了一场,几个月后,村上来了征兵通知,李得才决然的报了名,参军后的李得才一刻都没有放弃过对书本的爱好,虽然训练辛苦,但只要一得空,那个每每在安静角落看书的人,总是他。
那时侯其实部队里的书也不多,看来看去就那么几本,总是觉得不过瘾,部队里发的那点钱都存起来买书了,平时一点都舍不得花。那时候真的觉得能拥有一本好书真的很珍贵。
三年后,退伍后的李得才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坚持留在了他当兵时的小山村里当了一名民办教师。
我当兵的地方在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当兵那几年村里的孩子都爱上我这儿来找书看,那个村里边也特别穷,山里边连个象样的学校都没有,但山里那些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一点都不比城里的孩子差,可能是他们的经历和眼神里那种对知识的渴望让我想到了童年的自己,
我决定留下来,为孩子做点事情
毅然决然的为孩子们留下来了的李得才,用自己当兵几年留下来的所有积蓄为孩子们整修了那间小教室,再给孩子们买了些书,但自己的能力实在有限,每每看到孩子们对书本渴望的眼神,李得才就觉得自己心疼不已,他说那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赚上好多好多的钱,买上好多好多的书,让所有没有钱上不起学,看不上书的孩子都有书看,不要再象他一样,在学习的机会面前却只能放弃,儿时梦想的缺失,成为了李得才的一块心病,他不希望再有更多的孩子重演自己的故事,背负渴望知识却不可为之的伤痛,在当民办教师的每一天,这个心愿无时不在折磨着李得才的心灵,可是,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机遇也许真的总是眷顾那些虔诚的信徒,2005年七月的一天,爱看书的李得才一次无意的翻阅,成为了他命运的一次转机。
当时也是无意看一本杂志,翻到中间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一个广告,上面是一个图书折扣连锁店的招商信息,其中零费用加盟,同时还可获得总部近20万元创业基金支持,以及超低折扣的正版折扣书等条件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李得才开始查找各种资料,他发现中国近600家的出版社,2005年的总营业额不过500来亿元人民币。而德国贝塔斯曼出版集团的年利润就高达140亿美元,图书出版盈利高达60亿美元,它的总利润居然是中国所有出版社营业额的总和!其中的落差,引发了李得才的深思:
我感觉这个项目的市场空间真的非常巨大,为什么中国的图书利润不及国外的二分之一,就是高价,多年来高价书籍一直充斥图书市场,通常图书的发行价至少是印制费的10倍,那些印上了图文的纸张,其价值仅次于钞票!
同时,另一个现象也进入了李得才的视线。
这几年,我注意到一个现象,盗版书,一本厚厚的畅销书《羊皮卷》(普通装),正版价为39.5元,而盗版价只需10元,盗版书凭什么赚钱?而著名的纸老虎书店搞促销,正版书按斤卖,10块钱一斤,买卖双方皆大欢喜,又是为什么?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事实上盗版书商仅仅省略了8%左右的版权费,就能够以正版书的25%左右的价格大赚特赚!盗版书商之所以愿意铤而走险,关键在于图书销售暗藏不为外人所知的巨大暴利。
一直以来书的价格就像药价、房价一样虚高不下,你可能不知道,即便将书价拦腰一刀,这些书照样盈利丰厚。
如今的市场经济,进入微利时代,而一本图书,其市场售价却还是出版成本的几倍至几十倍,这种市场现状的发现突然让李得才打上了一支强心针,如果杂志上正在招商的“清大学苑”这个项目真如他们承诺的那样,折价不折质,让每个人都可以轻松买到超低折扣的图书,那么这个折扣图书市场的前景应该是可以作为的,就象在同样处于暴利压榨下的医药市场,江西老百姓大药房通过平价策略,赢得了人民的普遍欢迎。药价大幅度降低了,质量还是一样,老百姓大药房也没有因此被拖垮,反而高速增长,盗版书的价格比正版书降低了三到五倍,不是一样只赚不赔、活得滋润吗?为什么不能向盗版书商学习,以盗版价卖正版书?!看准了在平价、折扣两大优势的李得才突然觉得,希望,已经在不远处向他招手了。
带着些许忐忑和创业的冲动,李得才开始了北京的考察之行,他无意发现,[清大学苑]折扣图书经营项目,在以学生图书为主营业务之外,还同时依据学生的消费特点,推出“中国教育一卡通”网络教育产品,它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上网卡,开辟了中国最大、最专、最全、最便利的网上课堂。
将“中国教育一卡通”与学生图书进行组合销售,既得价格实惠,又得名牌教育,我想这些东西其实也一直都是我希望为孩子们实现的东西
而清大学苑的刹手锏,折扣销售方式,则是李得才最关心的问题。
我了解到,清大学院这个项目它的折扣比较吸引我,他有直接折扣买一送一:例如买一本定价38元的书,加送一个价值8元的文具盒!还有折后再送:譬如定价100元的一套书,只收顾客80元,并额外加送一套价值12元的文具等,不知道为什么,我记得那时我有种很强烈的感觉,如果我把这个店做起来了,我就真的可以让更多的孩子读到他们想读的书了。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自古读书人以此励志,但李得才却以此言道。如何进入这座金屋、找到开启这座金库的钥匙,李得才在经过细细了解,反复推敲之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这几年来所有剩余,全部投入到这个折扣图书的销售中,他要加盟清大学苑。
2006年一月,李得才的“清大黄金屋”开业,同质同量的产品,一个便宜三个爱,[清大学苑]连锁加盟店以“折扣”之攻略在李得才创业伊始,就显现除了横扫传统图书市场的威力。
投资专家分析:
高价图书,特别是高价的学生图书,严重背离了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推行价廉物美的平价图书、折扣图书恰逢其时,必然火爆。
以新华书店、书城为代表的现有图书零售体系大而全,专业性不够,针对性不强,顾客置身其中如坠迷宫,购书时费力耗神,因而开展专业图书销售更能迎合顾客心理需求。
图书经营管理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创业者比较容易掌握,不会产生技术瓶颈。
开设专业学生图书店,对资金的要求不太大,创业风险大大降低。
李得才发了,发在他还不算太大的黄金屋里,但对他而言,这是他全部的心血和希望,他说,其实,开书店赚了多少钱,并不是重点,重要是,当看到有更多的孩子可以在他这里买到喜欢又不贵的书,他就觉得真的很满足,正因为如此,今天的他,用赚下钱,给原先教书的小学修了学校,请上了专业的教师,孩子们还读到了他送去的书,而自己,除了这间黄金屋,他依然坚持着简单简朴的生活习惯,而他最享受的,无非是一头扎进自己书店的书堆里,好好的看上一会书,因为,书中的世界,才是他最大的世界。。。。。
察微知巨,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从生活小事就能看出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一本书上,李得才做尽了文章,所以说,商机,其实是无处不在的,而机会,永远留给有心的人,李得才的故事就是如此,好了,感谢收看今天的财富故事,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编导:文君 摄像:刘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