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入秋以来,广东、广西、海南发生了严重的旱情。根据近日国务院领导对抗旱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华南三省区加大了抗旱工作力度,干群同心协力,投入到了一场火热的抗旱热潮之中。
广东:千方百计保证群众生活用水
截至11月上旬,广东61个市(县)出现重旱。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明确指示,要千方百计保证群众生活用水,采取积极的节水措施,保护水源,开发水源,科学调度和利用水资源,组织好各项抗旱工作,尽量降低损失。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要求把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放在首位,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开源节流,合理分配水量,实现科学防旱抗旱。广东已决定首批拨出1500万元,对财政比较困难、受旱较严重的地区给予一定的抗旱资金补助。据统计,全省已投入抗旱人数224万人次,共投入抗旱资金1.24亿多元。
广西:628.41万人次投入抗旱
至11月8日,广西全区水库有效蓄水量仅有29.98亿立方米,只占有效库容的30.34%。全区有106个县、市(区)、1243个乡镇1950万人受灾。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到旱区了解旱情后,强调要发动、组织群众筑小水库、修水渠、建地头水柜、挖田头水井,搞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自治区水利厅派出技术人员到村屯帮助开发应急水源,至今,仅是打机电井就达3.51万眼。旱情发生以来,广西各地投入抗旱人数628.41万人次,除自治区下拨抗旱经费外,市县级财政投入抗旱经费3960万元,群众自筹1.66亿元,抗旱浇灌面积90万公顷,临时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分别为302.34万人和202.78万头。
海南:18个抗旱工作组开赴第一线
据统计,至10月31日,海南全省冬种瓜菜受旱面积27万亩,成灾3.5万亩,经济损失1.05亿元;热带经济作物受旱124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70多万亩;由于干旱,海南今冬明春计划种植作物面积700多万亩,但现有蓄水量仅能满足300万亩农作物用水需求。省委书记汪啸风强调,要积极组织群众,全力投入抗旱。要认真研究长远的抗旱措施,进一步加强抗旱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抗旱投入,落实各项抗旱措施,在全省迅速掀起抗旱高潮,为冬季瓜菜生产和明年早造提供用水保障。海南省农业厅组成的全省18个抗旱工作组已开赴抗旱第一线。
评论
艰苦奋斗抗大旱
华南三省区正在经历一场十分严重的旱灾。据粗略统计,仅广东和广西地区,经济损失就达数十亿元。如何将抗旱这一关系到农民生活的头等大事抓好,除了加强科学指导和资金投入外,当前,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叫“艰苦奋斗”。
然而,“艰苦奋斗”的精神时下在一些人的头脑中逐渐淡漠,甚至将其视为纪念艰苦岁月的“代名词”,这无疑会影响士气,削弱我们与天奋斗的力量。因此,面对华南地区遭遇特大旱情,我们重温“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天灾难以避免,我们必须做到将损失减至最小。目前,组织抗旱正成为华南三省区的一件大事。但据了解,一些地区虽然把工作部署下去了,可实施落实却仍然有不到位的地方。究其原因,一是有些地方的领导干部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等老天下雨,靠上级拨款,要帮扶政策);二是一些领导认为,如今已是21世纪,市场经济主要靠物资利益驱动,艰苦奋斗已是过时的“口号”了。毫无疑问,上述观点是十分片面的,也是完全错误的。我们的国家处在发展中,面对严重自然灾害,我们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到关键的水利设施上,同时,抗旱工作搞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状态的好坏。“艰苦奋斗”并非口号,而是一项光荣传统的延续,是一个民族是否具备不屈不挠精神的真实写照。我国许多水利工程都是“一锹一担”建起来的,这些设施尽管有的年久失修,但这些爱民工程,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正是依靠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度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眼下,抗旱工作正如火如荼,保护冬种和农民的“钱袋子”,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首要任务。许多地方因地制宜积累了不少好经验,例如,广东湛江抗旱工作既有土办法,又有新招数。他们广泛发动群众打井、拦河、截溪、开渠,采取“抽、提、堵、引”等方式引水,充分利用一切手段运水浇地,抗旱保苗,仅湛江遂溪县每天就出动10万干部群众,掀起了自救自强保丰收的热潮。抗旱,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
旱情不会“轻易言退”,从气象专家分析的报告中显示,未来一段时间华南地区仍然要面对降雨量减少的威胁。但只要我们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实施科学创新方法,就一定能够做到“和谐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十六大以后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让我们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夺取抗旱斗魔的新胜利。(编辑:李美仪)
进入相关专题:旱情告急!广东积极抗旱救灾
相关频道:广东新闻 作者:记者 王可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新浪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评论】 【推荐】
【大 中 小】【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