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降大雨西江出现“汛情”广东抗旱形势非常有利
枯水期西江广东段出现“汛情”最高水位超过1米对抗旱形势非常有利
时报讯(通讯员粤水婷见习记者裴静怡)记者昨日获悉,连日来西江流域出现罕见的枯水期水位大幅度上涨的“汛情”。上游地区广西桂林等地连日来大范围降雨,漓江水位猛增,出现主汛期的水位。顺势下泄的洪水使得西江流域摆脱了低水位、小流量的困惑,对广东的抗旱形势非常有利。
据广东省水文局水情资料显示,国家重点站西江高要水文站15日水位只有0.67米、流量每秒只有2440立方米,水位与流量均创历史同期新低。然而到16日,该站水位忽然开始快速上升,流量明显加大,至17日水位上升到1.13米、流量加大到每秒2540立方米。据透露,至此,西江流域摆脱了维持已久的历史同期最低水位、最小流量的困惑,直至昨日发稿时止水位在1米以上。
据悉,今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水位、最小流量,长时间困扰着西江流域,导致中游的云浮、肇庆山区严重干旱,下游的中山、广州等多地咸潮上溯加剧。而近几天,上游广西境内桂林漓江等地区大范围降雨,桂林市及桂林中北部平均降雨量达到100毫米以上,使得漓江的水位猛升到主汛期的水位,出现了34年来漓江同期最高水位。据了解,漓江在枯水季节出现洪峰在过去50年里都非常罕见。上游雨洪下泄,加上水库开闸防洪,于是广东境内西江流域就出现了不见下雨、只见水涨的枯水期特殊水情。
水利专家称,这种大幅度骤涨的水情如果在汛期往往构成防洪的极大威胁,然而对于长时间干旱导致异常焦渴的西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近日西江水位大幅上涨及时补充了水资源,抬高了水位,洗刷了河床,冲淡了咸潮,稀释了污染,提升了水质,优化了流域生态,形成一种意外的抗旱利好客观条件。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新浪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