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番禺区咸潮最严重的第26生产队,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水质咸度的测量 王子恒摄

番禺花农使用淡水设备过滤出的水充盈着数十米长的储水渠 王子恒摄
去冬今春以来,广东省持续干旱少雨,今年秋末珠江流域旱情更为严重,入冬以来江河水位明显偏低,珠江三角洲咸潮提早出现。珠海广昌泵站9月下旬即观测得含氯度400毫克/升,去冬今春尚未影响到的东江北干流,今年10月底咸潮也上溯至广州西洲水厂刘屋洲取水口。由于珠江流域近两年连续干旱,汛后江河流量和水库蓄水位普遍偏低,预计珠江三角洲地区咸潮影响将比往年更加严重。
近日,咸潮已越过磨刀门水道,入侵中山市全禄水厂。据专家预测,1月份咸潮甚至可能影响到广州市西航道并进入流溪河,影响到广州西部水源地,达到1963年特枯的水平,同时咸潮也会影响到珠江三角洲的水厂,受影响的人口将超过1500万。
咸潮危害大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及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由于海水的氯化物浓度一般高于5000毫克/升,使得河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从而严重危害人们生产生活的自然灾害。
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季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主要是由旱情引起,这次咸潮的直接诱因就是南粤大地连年干旱,但海平面的升高和人类的无序采沙也会加剧咸潮的蔓延。
当咸潮发生时,河水中氯化物浓度从每升几毫克上升到超过250毫克。水中的盐度过高,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老年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的病人不宜饮用。水中的盐度高还会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施容易氧化,锅炉容易积垢,同时咸潮还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目前中山、东莞两市已经将盐度上限提高到400毫克/升,专家介绍,超过250毫克普通人还可以接受但特殊人群就不能饮用了,而超过400毫克上限,就已经不适合人类饮用。
广州防咸潮上溯
●广州受到咸潮的影响不大,主要集中在番禺临近海边的几个镇,对该地区的部分农业用水和工业用锅炉水造成部分影响。
●新塘、西洲两水厂虽一度停产,但其并非主力水厂,未影响广州全市居民饮用水。
●广州将进一步完善水网闸门系统,构建完备的抵御咸潮体系,在河道内设立咸潮监测点和遥测点,严防枯水期咸潮上溯。
珠海:咸潮入侵全禄水厂咸度一度上高峰
昨天,珠海市水务局有关人员介绍,由于今年遭受严重连续干旱,全市除具有补库条件的水库基本满库外,其他水库蓄水较往年大幅减少,部分小水库几近干涸!
今年珠海的主要取水泵站———广昌泵站在9月23日就出现了咸潮,较去年提前了13天,较往年提前了近两个月,10月2日广昌泵站再次出现了3300度咸潮,并一直延续到10月17日,为历史所罕见,11月8日平岗泵站较往年提前一个月出现咸潮。
据气象部门预测,珠海与去年相比,全市供水缺口将达5000万立方米。
珠海市供水总公司水质监测中心自动监测全市大部分河流、水库的咸度。监测仪器显示,咸潮指标度居高不下,这段时间珠海磨刀门等河流咸度一直是1000度以上,一连多天没能抽取淡水。
水质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水质监测中心与调度中心已全天候工作,在一天时间里,河水或有一瞬间变淡,就要立即通知调度中心“抢淡”。
珠海今年初在中山坦洲境内投资3000万元建设广昌应急水源工程,确保在12月底前建成通水。工程投入运行后,将有助于解决珠海市咸潮问题。 (记者黄文生)
中山:咸潮提前半个月涌来
记者昨天从广东省水利厅获悉,强大的咸潮已越过西江下游磨刀门水道,肆意入侵中山全禄水厂。
本月7日开始,强咸潮已经开始入侵中山市南镇水厂并上溯至西江下游磨刀门水道的全禄水厂。南镇水厂7日一度超出供水水源咸度上限250毫克/升;8日凌晨咸潮再次影响南镇水厂,咸度一直持续在350毫克/升以上,此后咸潮逐渐加强,南镇水厂最高咸度值达到2000毫克/升;不久全禄水厂最高咸度值达到900毫克/升,导致局部时段已停止抽水。
水文专家预测,本月14日是农历初三的天文大潮期,目前上游水势毫无回涨迹象,此次强咸潮还将持续甚至增强。专家还预计,强咸潮下月份甚至有可能上溯到广州市西航道并进入流溪河,不仅影响到广州西部水源地,甚至影响珠江三角洲的水厂,届时珠海、广州、中山、东莞、深圳、惠州等地1500万人的供水均受影响。
据中山市水利局三防办黄副主任介绍,10月2日,中山市大涌口水闸首次测到咸潮,比历史最早记录提前了半个月,且当日咸度最高值高达3331毫克/升,幸好有所准备,暂未明显影响群众生活。 (记者张永熙、陈治家通讯员粤水婷、钟水菊)
东莞:咸潮越过第二水厂逼近第三水厂
10月中旬咸潮袭莞,目前咸潮已过第二水厂,逼近樟村附近的第三水厂。从目前情况看,在中午和下午等用水高峰期供水仍能保证,市民不必紧张,但近段时间仍需做好储水准备。
目前,虎门、长安两镇受咸潮影响最大,其中长安镇部分时段高楼层水压曾一度不是很足,现已恢复正常。
东江引水工程处的莫先生向记者介绍说,以前咸潮只上溯到东莞海口庙一带。今年由于东江目前流量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减少约五成,使位于东江下游河口三角洲地区的东莞市,受咸潮影响较往年明显,其上溯趋势也比较明显。现咸潮已过了博夏、万江、第二水厂,逼近樟村附近的第三水厂,他预计今冬明春,咸潮可能沿莞城线上溯至石碣镇一带,但最高位置目前尚无法准确预测。受咸潮袭击,万江、厚街、虎门、长安、沙田、中堂等镇区的水可能会有咸味,供水相应会受到一定影响。
东莞第二水厂曾因咸潮来袭一度停产。水厂一位负责人说:“现正慢慢恢复正常生产,但也有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停止生产一两小时。”
市政局供水科一员工介绍说,咸潮影响的时段主要在晚上,特别是凌晨至早上10时以前,停水也会集中在这一时段,而到中午和下午及晚上的用水高峰期,指标值相对会回落,供水水质相对好些。他还表示,目前东莞有关部门已建立了咸潮预警制度。
东莞市人民医院的王医生说,在受咸潮影响时,原水中“氯化物”含量偏高,人们在做菜时可考虑少放盐。 (记者马骏、傅岩)
广州正在编制抗咸预案进一步完善水网闸门系统严防枯水期咸潮上溯
记者近日了解到,咸潮对广州东部的自来水供应和临海较近的番禺东南部农业灌溉用水造成一定影响。11月份,取水点位于东江北干流新塘段的新塘、西洲两水厂因为氯化物超标,还曾一度被迫间歇性停产,由于采取了多项避咸措施,目前咸潮对整个广州地区的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并未构成大的威胁。据有关专家预计,下月咸潮将入侵广州西部水源。
番禺东南部农业用水受威胁
记者了解到,对于广州地区农业灌溉用水而言,受咸潮影响最大的为离珠江口最近的番禺区东南部石楼镇等镇,其中该镇以种植花木和香蕉林较多的海鸥岛地区因为受咸度较高的虎门水道所围绕,咸潮威胁最大。记者了解到,从今年10月9日开始,该岛附近河水监测的咸度就开始超过灌溉用水的咸度标准3/1000,至今咸度一直没有低过4/1000,其中昨日达到最高,为9.3/1000。
新塘西洲两水厂一度停产
目前广州地区饮用水供应受咸潮影响最大的为位于东江北干流新塘段的新塘、西洲两水厂,由于离珠江口更近,11月份两水厂出现从未有过的氯化物超标,而且每天超标持续时间不断增加延长,两水厂曾被迫间歇性停产。据悉,目前西洲水厂在凌晨海水涨潮时段最为严重,一旦取水点水中氯化物含量达到每升250毫克,水厂就要暂时停产,但不会停水。
番禺农民自购设备净化咸水
昨日上午,在番禺区石楼镇沙北村第26生产队李世洪家种养的花场内,记者看到了一条新挖开的长为200多米宽3米的储水渠,水渠底部和两边已被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防水毯,1米多深的清澈河水正静静“躺”在水毯上,记者了解到,被水毯“裹住”的这些水都来之不易,它们都是通过沟渠另一头一台价值20多万元的脱盐处理系统,将因海水倒灌咸度超过3/1000的河水一点一滴过滤净化成的。记者比较了一下,发现原河水又苦又涩,净化后的水果然尝不出什么味道。
推广中心的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老李去年在这里圈种了250多亩花场,结果因浇灌了咸度较高的河水不少花木发黄枯死了,损失惨重。痛定思痛,今年他在花场中挖了这条储水渠,然后花20多万元买了这台脱盐处理系统,虽然今年咸潮比往年来得早,时间长,但他家的花木反而长势都很好。据悉,目前包括沙北村在内整个海鸥岛许多花场都纷纷仿效老李抗咸的经验,挖储水渠购买脱盐设备。
政府“关东闸开西闸”引来淡水
番禺区委区政府除了从区专设的抗灾准备金中拨出87.2万元给石楼镇等7个受咸潮影响较大的镇用于抗咸外,还要求各镇配备专项资金统一购买抽水泵等设备,补贴村民用于抗咸自救所支付的油费和电费。另外,在受咸潮影响较大的时候,番禺区政府立即关闭连接咸度较高的虎门水道的东闸门,打开连接咸度较低的洪奇水道和蕉门水道的西闸门,将淡水引至万顷沙、横沥镇、黄阁镇、东涌镇等地区用作农业灌溉。对于受咸潮影响最大的海鸥岛区域,当地镇政府要求每个村都有专人测咸,随时通过广播、电视提醒村民在河水咸度较高时不要用来灌溉。
自来水公司水泵站每小时记录盐度
目前,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正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咸潮期间正常安全供水,其中,加强了对水源、水质的监测,严格执行水质三级监测制度,要求取水泵站人员每小时记录盐度计读数一次,净水岗位化验人员每小时检验氯化物一次,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广州监测站强化对全市358个采水点的水质监测,确保管网水质的安全。据悉,今年将建成投入运营的南洲水厂不但完全能满足广州珠江以南地区居民的用水需求,而且也大大减轻了其他水厂的供水压力,另外,它的原水取自顺德水道的西海,该水源远离珠江口,可以免于每年咸潮袭击之苦。
市三防办沿海河道建咸潮监测点
记者昨日从市三防办公室了解到,根据正在编制的广州抗咸潮预案和已经编好送审的《广州市市区河涌整治规划》,广州准备为“抗咸”工作提供充分依据,并将进一步完善水网闸门系统,严防枯水期咸潮上溯。
目前,有关部门已在广州版图内沿海河道建咸潮监测点,以便及时掌握咸潮上溯位置、影响到达什么程度。 (记者杨进、叶卡斯、陈穗华通讯员陈伟辉)
明年2月前降雨不乐观
记者昨天从气象部门获悉,刚刚过去的12月上旬,广州的气温比往年偏高,至今还没有统计到有效的降雨量,比往年1毫米左右的平均值偏少。专家表示,这种情形极有可能在今冬明春持续,至少在明年2月份之前,广州的降雨情况并不让人乐观。
专家表示,目前基本可以认定,温度偏高、降水偏少将成为今年广州冬天的两大主旋律,至少到明年2月份之前,广州都不太会有非常充沛的降雨。
而市民最近也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最近广州的阳光特别眩目,空气也十分干燥。有关专家表示,阳光如此灿烂,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广东上空天气特别晴朗,基本上是万里无云的缘故。而这一段时间广州空气中的湿度也非常小,在这种气象条件下,人工增雨作业基本不可能进行,因此广东的干旱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缓解。 (记者金叶)
岩滩水库蓄水量20多亿立方米
借黔桂之水 压汹汹咸潮
近日,本报刊登了关于制定“珠江三角洲应急调水压咸预案、西淡东引遏制珠江三角洲凶猛咸潮”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此,本报记者奔赴贵州、广西两省,翻山越岭深入水库现场了解水况,走访当地主管和分管珠江水系的有关部门及有关专家学者,向读者详细介绍西淡东引应急调水压咸的情况。
遏制咸潮水从何处来
今年秋末珠江流域旱情严重,入冬以来江河水位明显偏低,珠江三角洲咸潮提早出现。
有关部门预测今冬明春枯水期中,12、1、2、3月咸潮将越过磨刀门水道中山市全禄水厂、小榄水道大丰水厂、沙湾水道番禺沙湾水厂。1月份咸潮甚至可能影响到广州市西航道并进入流溪河,达到1963年特枯的水平;同时,由于东江可能出现历史最枯的枯水季,如不采取措施,可能危及部分珠三角城市的供水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广东流域内水库的功能和蓄水量引淡压咸已不能满足需求,必须启动应急调水压咸预案,即可能考虑以西江干流水电站不出现弃水为原则,探讨由贵州境内天生桥一级水库电站等西江上游大型骨干工程紧急调水,以缓解珠三角咸潮以及供水紧张局面。
上游水库或要送水来
为应对今冬明春珠江三角洲可能受到的强咸潮袭击,缓解珠三角部分地区的供水紧张局面,有关部门提出今冬明春咸潮影响期间的应急压咸调度等措施,以保障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维护社会稳定。与此同时,通过今年应急调水压咸,为今后制定更加科学的调水预案和更完善的工程措施提供依据。
引淡压咸方案:西北江三角洲应急调水压咸拟由飞来峡、天生桥一级和岩滩等水库承担,东江三角洲应急调水压咸预案由广东省另行编制,沿江水库应做好配合工作。调水将可能在咸潮影响范围最广的1月上中旬的三个大潮期和两个小潮期分别实行,但具体时间据供水紧张情况和上游来水情况酌情增加调水压咸次数。
预警分警戒紧急两级
警戒状态:当马口+三水流量在2000立方米/秒~2500立方米/秒之间,各潮期珠海、澳门、广州、中山等地大部分取水工程均会受到咸潮影响,进入应急警戒状态,为实施应急压咸调水作准备。紧急状态:当马口+三水流量≤2000立方米/秒之时,大潮咸潮严重影响珠海、澳门、广州、中山大部分水厂正常供水;或马口+三水流量≤2500立方米/秒,且珠海、澳门供水系统中的蓄淡水库即将枯竭时,进入紧急状态,实施应急调水。
两套引水方案待审批
“经过政府部门和专家们的讨论,西水东送压制珠三角咸潮的预案已经出炉,目前正在国家水利部接受最后审批。如果不出意外,西水东送将在明年1月进行实际操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一名参与广州治咸方案讨论会议的专家告诉记者。
记者获得的相关消息是,西水东送压咸预案有两种,一,在明年1月初进行开闸放水,用八天时间共抽调天生桥水库7.2亿立方米水到珠三角压制咸潮。对此,有专家认为,如果一次性抽走近一成水库储量,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发电能力,而珠三角的电力来源主要依靠天生桥电站。为此,西水东送压咸预案制定了第二套方案备用:明年1月利用8天时间,抽调天生桥水库4.7亿立方米水量,同时抽调下游的岩滩水库2.5亿立方米水。
至于此举能否有效地制止咸潮的泛滥,与会的专家们均表示,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人工调水压制咸潮的工程,具体效果由实践检验。
专家表示,“这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可以为以后可能更加突出的咸潮治理问题提供经验和准确的数据。”
千里探水源
贵州:积极协调合理调水
本报记者近日随着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主要领导及有关专家,远赴贵州探源采访其以淡水支援广东遏制咸潮的事宜。
电站水库送水可保珠三角用水
记者一路西行千里,贵州南盘江在眼前露出了真容。据贵州省水利厅的记载,南盘江是我国三大河流之一———珠江的正源,年积水多达3400亿立方米以上,仅次于长江。在即将启动的“西水东送”工程重要取水点之一的天生桥一级电站178米高的大坝上,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工程师陈先生向记者介绍,天生桥距广州820公里,它的一级水库电站水库调节库容达到57.96亿立方米。在掌握调度规则的情况下,可保证供水。
贵州天生桥水库电站方面表示,企业将服从抗旱大局,支持珠江委牵头制定的水库应急调水压咸预案。目前有关事宜正在协调解决中,应急调水压咸预案可望尽快启动。
开发好贵州水广东更“滋润”
随后,经过5小时的奔波,记者进入贵州境内,继续寻找珠江水源的保护和开发话题。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部。对于数千里之外的珠三角来说,贵州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无不影响着下游生产生活用水前景。
贵州省水利厅发布的最新水资源公报显示,2003年贵州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036.8毫米,为偏枯水年,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比上年末蓄水量减少4.25亿立方米。在此偏枯水年,如何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据记者了解,贵州和广东两省近年来不断加强合作,在水资源保护、“西电东送”等社会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良好和富有成效的开端,流域水政和水资源工作取得了扎实稳步的进展。
11月16日至17日,珠江水利委员会在黔南州州府召开“珠江流域片水政水资源工作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流域内水资源的配置和水利工程的建设,要从整个流域的角度进行统筹考虑。
援粤抗咸黔桂粤可共赢发展
目前贵州与广东加快了区域内江河流域防洪减灾能力的建设、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建设合作事宜,加快“泛珠三角”区域的水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进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两地政府的重视。贵州的水土保护对珠江源头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万峰湖位于天生桥水库与两岸青山形成的马岭河峡谷内,是全国五大人工湖泊之一。三省专家和学者在实地考察后,认为三省区环保部门应加大对万峰湖的监测力度,使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持可持续性开发利用,在发电、蓄水、防汛抗旱等多方面取得多省共赢发展。
面对咸潮袭粤,广西伸出援手。“我们将协调各个环节配合做好西水东送调水压咸的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于是,从广州到贵州、广西,本报记者行程一千多公里,沿途逐个采访涉及此次调水压咸的水库。
称西水东送压咸是创举
据了解,广西目前亦经历着“偏枯水年”。“作为广西最大的水库,我们这里今年的蓄水量比起去年同期减少了20%,发电量受到了比较明显的影响。”昨日,岩滩发电厂王副厂长对记者说。
岩滩水库位于广西大化县境内,目前是广西红水河流域最大的水库。受到整个华南地区旱情的影响,岩滩水库今年的蓄水量同样在减少。据预测,今冬明春蓄水量将会出现大幅度的减少。但岩滩、天生桥两大水库的负责人都表示,只要国家有关部门经过论证并作出决定后,他们随时都将及时开闸放水,全力配合西水东送计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总工程师苏珠琨认为,西水东送压制咸潮是一个创举,从中摸索出今后长远治理咸潮的宝贵经验将会造福更多省份。
建议广东规划修建更多水库
专家认为,广东、广西两省区应该侧重于长远的水利资源利用和开发问题。“水库的作用在华南地区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在红水河沿途山区修建更多的水库,不但能和以后日见增加的电力需求相适应,而且确保了珠三角下游地区各方面用水不受威胁。
此外,广西水利厅、各大发电厂的工程师以及专业人士均认为,目前珠江流域的主要支流即红水河的水量在枯水季节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这和上游地区的生态恶化有直接的联系。
因此,确保上游地区的植被不被破坏、水土免于大量流失是最根本的问题,这是一个长远的话题,但是如果对此忽视不管,长期来说珠江流域的水质退化、水量减少就是必然的了。
期望合力拓展开发多项资源
有关人士说,这次治咸不但造福珠江流域百姓,还能为今后的能源合作和水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难以估量的借鉴。“这次调水压咸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探索,为今后长远治理珠三角以及其他沿海地区的咸潮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经验。”岩滩发电厂王副总工程师说。
专家们还认为,如果利用得当,在水资源的共同合作中,将会派生出各种商业合作的空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总工程师苏珠琨说,如果广东和广西、贵州以水利资源作为合作平台,至少可以在治理咸潮、电力开发、旅游资源中开辟一条全新的路子。(图文:张永熙 陈明 曹菁 邱传荣 张虹 粤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