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开学短短几日,南方热线就收到教育乱收费投诉74件,当中有一部分是家长们不了解政策,例如对于书杂费上下浮动20%的问题,对于义务教育免费试点政策何时落实的问题,还有“一费制”外的代收费用等等,经过解释,大家得到了较满意的答复。 但是在大部分投诉中,根据家长的反映和记者初步的了解,都是有乱收费嫌疑的。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有些学校以“自愿”为名“强制”要求学生交各种费用。对此,省教育纪工委书记陈韩晓明确答复:强制要求学生交的早餐费、午餐费、农村中小学校服费、保险费、自行车保管费、订报费等等,都是乱收费!
客观而论,广东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这几年一直呈下降趋势。像过去那样明目张胆另立标准、搭车收费的行为,已随着制度的完善和监督力度的加强而渐趋减少。但是,新的乱收费形式也随之出现。省纪委常委、省府纠风办主任巫颂平说他们已注意到,现在在“一费制”以外、在“自愿”和“非自愿”之间的模糊地带做文章的乱收费比较严重,打“擦边球”现象比较突出。
年年开学,年年讲禁止乱收费,年年学校自查,有关部门也明查暗访,仅今年上半年省、市、县三级组织的检查组就有近千个,查出了一批违规收费项目,查处了一批乱收费责任人,可为什么总有“不怕死”的敢顶风乱收费呢?
细数广东教育乱收费四大问题
公用经费不到位
大部分市尚未制定农村中小学生平均(每位学生平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和预算内平均(每位学生平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学校的公用经费不到位,有些甚至为零,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学校收费作它用
学校收费收入被截留、统筹、挪用的经费错位现象中一些地方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地方基层部门不同程度存在反拨不及时或统筹、截留、挪用书(学)杂费的现象。
“免收对象”仍交费
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免收书杂费政策的落实有折扣。由于省下拨免收困难家庭子女书杂费金额与“一费制”标准存在相当差额,基层政府部门和学校对免收书杂费政策的资金缺口尚无妥善的解决办法,造成这部分“缺口资金”实际由“免收对象”学生承担;有的是由学校用其他经费填补。
巧立名目乱收费
一些基层组织和学校擅自设立项目乱收费现象仍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基层组织违规收取捐资建校办学费,一些学校擅自设立自行车保管费、校卡费、早餐费等项目乱收费。
此外,还有一些学校教育收费公示工作不规范;一些学校收费收据填写不够规范;对“一费制”以外可选择性收费项目宣传工作不到位,造成学生和家长误解等。
南方时评:教育乱收费怎成顽疾?
在离秋季开学还有十多天的时候,教育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就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今年秋季开学时全面实行“一费制”收费办法,任何地方、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迟实行。
很遗憾,开学以来的这几天,本报南方热线竟然成了投诉教育乱收费的热线。
令行不止,渐成我们社会的顽疾。谁能记得清,我们每年要见识多少各级行政机构措辞严厉的紧急通知?逢年过节,要紧急通知领导干部不能收红包;出了恶性事故,要紧急通知行业大检查,所谓杜绝隐患。但是环顾事实,哪个被揪出来的腐败官员身上没有大肆收受红包的劣迹?在国家对煤矿安全高度重视的时刻,前天,山西一家“停产”的矿井还因为瓦斯燃烧又有16人被困井下呢!从这些方方面面已经发生的事实来看,今年中小学在紧急通知之下照旧乱收费,应该说毫不出奇,毫不出乎尚且关心紧急通知命运的人们的预料。那么多的禁令都成了“稻草人”,成了一纸空文,单纯要求这一个有云开雾散之效,不是期望值太高、太不现实了吗?
如同记者所报道的,在教育部门查处的乱收费项目中,确有一些是因为学校的负责人没吃透政策,合理收费却不合法。
但是更多的,或者说绝大多数乱收费,还在于一些地方政府负责人口口声声(或曰鹦鹉学舌)强调教育的重要,在实际行动中却是该出的钱而不出,指望通过乱收费的办法转嫁到百姓的头上。8月29日,即将“退休”的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一次会议上更是一语道破“天机”。他说,目前中国许多地方以收费代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这是造成教育乱收费问题的症结。这种情况在广东同样存在。本报记者引用的一个事例———作为全省16个贫困县之一的某县,把2002年至2003年所挪用的3800多万元教育经费,不就是拿去平衡县里的公费医疗去了吗?这样下去的话,教育乱收费足以成为无底深渊,永远也填不满。
在开学的短短一周之内,记者就收到了那么多学生家长的投诉,说明这个涉及民生的问题引起了百姓多么强烈的不满。早两年,一位教育系统的高官在新上任之际,对遏止学校乱收费现象曾经发出如此强硬的声音:“哪个学校出现了乱收费问题,要撤销校长的职务!”这句很有操作性的话执行得怎样?还是别去计较了吧,因为现在从问题的实质来看,撤了主管教育的官员的职务可能更有威慑一些。当然,这个问题又超出了教育系统之外。然而我们须知,那些为了局部利益而不执行政令的地方或学校,他们自己是“受益”了,丧失的却是政府的信用,挑战的是政府的权威,败坏的是政府的形象。
严格说来,教育乱收费仅仅是如今各个领域众多乱收费的一个侧面,折射的是社会管理的混乱。当大量的紧急通知呈现出色厉内荏的一面时,足以令我们产生担忧,担忧令行不止成为中国特色。(记者梅志清实习生林旭娜通讯员何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