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大量废污水排进珠江,喝进口中的水越来越让人不放心……前天(9月9日)在深圳召开的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会议透露,当前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面临五大问题:
第一,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数据显示,2004年珠江片废污水排放总量为182.7亿吨,其中入河废污水量139.5亿吨,珠江三角洲废污水排放量占总量的52%。
第二,饮用水水源水质令人忧。据调查,目前珠江担负主要供水功能的部分江河水质日益下降,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偏低。在流域综合规划调查的79个水源地中,合格率只有69.5%.其中广东省2004年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只有67.8%。
第三,生态环境破坏程度仍在加剧。珠江流域上中游山区水土流失仍然严重,目前,珠江流域发生萎缩的湖泊主要有杞麓湖、阳宗海、星云湖、异龙湖、北海和安龙县绿海子。
第四,水资源浪费严重、节水意识薄弱。珠江流域水资源相对丰裕,节水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目前流域尚未形成定额用水、节约用水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尚未实行超额累进的阶梯水价。
第五,珠江口水污染问题相当严重。最新监测表明,珠江口近6000平方公里水域水体中的重金属、无机氮、石油类几乎100%超标。
相关链接
专家“下药”
会上,专家们“对症下药”,提出拯救珠江的具体操作措施:依法搞好流域监督管理工作,抓好《珠江流域水功能区分级管理划分方案》,着手制定珠江流域饮用水水源管理办法;做好重大水污染事件的调查工作;妥善做好省际水污染纠纷的协调与调查;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提高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围墙底埋下29条暗槽接驳槽罐车
化工厂收集废液直排入珠江
广州市环境监察支队经过长达十多天的蹲守,昨天在芳村龙溪大道大沙村当场查获一家名为海北的小化工厂在偷排化工废液。该厂在地下偷偷埋下29条暗槽,废液从槽罐车上接出管道,经暗槽直接排入珠江的支流花地涌。这些废液均为强酸性,含重金属,对水质有极大的危害。
小厂29条暗槽非一日之功
这家名为海北化工购销部的小厂,厂房围墙外面就是芳村花地涌。含有强酸和重金属的废液就是通过围墙下的暗槽排向花地涌再进入珠江的。这个只不过两三间平房大小的厂内,居然有29条暗槽直通珠江,可见非一日之功。暗槽一头在厂房仓库内,旁边还堆起几百个白色、蓝色的塑料桶作伪装,另一头则延伸到围墙外。
蹲守12天查获排污证据
记者在现场看到,暗槽上还盖有一块黑色的塑料板,颜色和地面十分相近。揭开塑料板,一个长宽约20厘米的槽口就露出来了,里面还装满黑色的废液,散发一股浓烈的酸味。据广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郑则文介绍,他们早在8月30日就接到举报,并开始对其进行调查。由于该厂手法隐蔽,执法人员一直秘密蹲点守候欲抓现行。经过前期调查,前日下午6时,执法人员乘车分别守住该厂两个入口,但当时只见有槽罐车进出,并未发现其往水里排废液。守到晚上12时,执法人员都没有动手查处。
昨日下午4时许,该厂来了一辆槽罐车,该车正通过管道进行偷排时,执法人员一拥而上,现场共查获8辆槽罐车,其中一辆正在倾倒废液的车里装了7吨左右的废酸洗液,均为从南海、三水等地运来。经执法人员现场监测,废液ph值为0.5,属于强酸性,并含有铜离子等重金属元素,属于重度污染物。
收集后不处理直接排放
据悉,废液均是从南海、三水等地的工厂用槽罐车运过来。该厂名为帮助这些地方的工厂处理化工废液,实际却是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珠江。
该厂的证照显示其成立于1993年4月,法人代表姓何。该厂拥有营业执照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但没有任何环保手续,属于违规经营。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按照规定,含有强酸和重金属元素的废液必须经过特殊的化学处理,才能获准排放。
目前,执法人员正在调查该厂是从何时开始违规操作的,将视调查结果对其作出处罚。(编辑: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