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子女:在尴尬中生存
文稿作者:李蓉 摄像:袁俊
【主持】从本月9月1号起,我省各个中小学正式开学,但没有当地户口的外来工子女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上学。珠海有三万多名外来工子女,他们同样面临读书难的问题,那么他们正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的记者就走进了一个普通的外来工家庭,了解情况。
【正文】这天早上6点多,珠海南坑市场已经很热闹了。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一眼就看到了婷婷。17岁的婷婷是汕头人,已经辍学两年,这两年她一直在南坑市场帮父母卖菜。
【同期】婷婷
(你每天都是这个时间来吗)
是啊 六点半
(你在这里主要能干些什么呢)
帮忙搞这些菜起来卖 搞靓一点起来卖
然后我妈站在这里卖菜
(你弟弟呢)
我弟弟可能去上学了
【正文】少强是婷婷的弟弟,今年13岁,在壮林小学读四年级。
【同期】少强
(交完学费啦)
交了
(交了多少钱啊)
900块
(什么时候爸爸给你钱的啊)
昨天我妈妈给我1200块钱
(剩下的钱干嘛用呢)
剩下的钱交早餐费和中餐费
不过中餐费不够 还差30
(开学了高不高兴啊)
高兴
【正文】少强很爱学习,作文也写得特别好。我们在作文本上找到了一篇他曾经写过的作文“我的爸爸妈妈和姐姐”。在少强心中,姐姐是个漂亮斯文的女孩。
【正文】的确,在脏乱拥挤的市场里,婷婷是最显眼的。上午是婷婷最忙的时候,一刻不停地洗菜、割菜头。两年来她都是重复着同样的劳动。而同龄小孩的读书生活只是婷婷心中一个美好的回忆。
【同期】婷婷
以前在乡下读书的时候很多同伴
有时候很好玩 很开心
不过到这里 每天孤单一个人
(你希望你弟弟读到什么程度)
我希望他可以读到多高就多高
我也知道卖菜的辛苦
他也不想卖菜
我想他要读到多高就多高
【正文】这天只上半天的课,下午,少强来到市场帮爸爸妈妈干活。他的整个暑假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同期】少强
(喜不喜欢干这些事情)
不大喜欢
(长大了想干什么)
我长大了想开一个大公司
开那样的公司能赚大钱
(想赚大钱 为什么想赚大钱)
因为赚大钱抚养爸爸妈妈
(爸妈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对吗)
对
(多少钱算是大钱 在你心目中)
一个月有几千吧
(现在你知不知道你们家一个月有多少钱的收入)
我不知道 我没问过我爸爸妈妈
【正文】少强的父母已经在珠海卖了16年的菜,南坑市场的这个摊档是一家人全部的生活来源。婷婷的爸爸告诉我们,现在卖菜,一个月的平均收入在3500块钱左右,除去铺租、房租等,就剩下700块钱了。
【同期】少强父亲
(你希望女儿以后能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
女儿啊 到她懂事以后嫁出去
什么样就好难说
(找户好人家)
嫁得好就好
(儿子呢 希望儿子以后)
儿子啊以后读书 读到大学
有大本事做大生意
【正文】婷婷住的地方离南坑市场不远,是个租来的两房一厅。爸爸妈妈一间房,婷婷和少强一间房。家里的晚饭也吃得很简单,一个打包的炒河粉。
【口播】由于贫穷,婷婷的父母只能供的起一个孩子上学。而他们守旧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婷婷。婷婷对记者说他也不太想读书,觉得读书没有用。婷婷在走着父辈的老路,在复制着他们的贫穷和无知。明天请继续关注外来工子女的读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