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越秀萝岗今天选“掌门”
新快报讯 (记者 张琳 余亚莲 陈琦钿 周皓) 广州区划调整后的新荔湾、新越秀、萝岗都将在今天正式选出“一府两院”的“掌门人”。南沙区将在明天正式选出“一府两院”的领导人。
据了解,新越秀区人大将在今天依法选举产生新越秀区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领导人。据透露,原东山区人民政府于9月30日零时正式终止,由新的越秀区人民政府对原越秀区、东山区的区域实施行政管理。在9月30日当天,确定越秀区副处级以上二级机构班子人选;国庆节过后,从10月10日开始科级干部及科员竞争上岗,公务员安置工作争取在10月20日前全部结束。
南沙区首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昨日隆重开幕,来自南沙区三镇两区的118名人大代表出席了大会。大会将于29日选出南沙区第一届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的“一把手”。本次会议将于9月30日闭幕,会议选举产生南沙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1人、副主任3人、委员11人;选举产生南沙区人民政府区长1人、副区长8人;选举产生南沙区人民法院院长1人、检察院检察长1人。
荔湾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9月25日召开,261名新当选的人大代表参加了会议。据了解,今天将投票选举产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区长、副区长,区人民法院院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人大代表听取、讨论区“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等。
萝岗区的区长当选人名单也将于今日公布。
新越秀
定位:教育“超强区”
新快报讯 (记者 陈福香 梁燕芬) 新越秀挂牌在即,昨天上午,记者在越秀区人大会场采访了多名人大代表,他们普遍反映最关心的仍是教育、经济等历来备受瞩目的问题。有代表认为,凭借原东山的强势教育,再加上原越秀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把新越秀建成教育更强的强区。
教育:东山优质学位不分化
原东山是教育强区,有市民担心并区后会分化原东山的优质学位。原东山一位人大代表说,根据目前的政策,学生按地段入学,并区不会太分化优质学位。也有人大代表表示,即使原东山优质学位没受大的影响,但就原越秀的居民而言,也有机会享受到东山的强势教育优势。
越秀人大代表梁谦义告诉记者,因为原东山区和原越秀都是教育强区,目前他们最关注的是如何把新越秀建成更强的教育强区。梁谦义认为,原东山区现有的教育资源、师资以及经费投入,再加上原越秀区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和浓郁的人文氛围,将开拓新越秀教育强区的新路子。
一位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党工委书记反映,目前居民较关心的还有治安问题,希望政府在治安管理方面有所侧重。
商贸:打通老城区东西商圈
而对于经济商贸方面,代表们更是各抒己见,他们都把眼睛投在几个特色商圈上,如农林下路、北京路以及环市路的商贸发展上。梁谦义认为,应该把老城区的东、西(如东风东路、广卫路、北京路、农林下路等)打通,连成一片,打破地域界限,打造连成片的繁华商业中心。
人大代表黄永志也认为应打造好农林下路、北京路、环市路这个三角地带,维持他们的平衡发展,使之成为集时尚、旅游、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新商圈。人大代表钟广正也认为,需要逐步完善新越秀中心城区的功能,凸显经济发展的特色。
新荔湾
原两区服务窗口照常运转
新快报讯 (记者 陈琦钿) 为期四天的荔湾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于今日闭幕,并选举产生一府两院领导人,1名区长6名副区长。据悉,新荔湾区人民政府将从明日零时零分起开始实施行政管理,芳村区人民政府终止。不过原荔湾区和原芳村区各职能部门办公场地、对外服务窗口继续正常运作,居民可以就近办理各种手续。
新区政府明日零时启动
自2005年9月29日零时零分起,新一届荔湾区人民政府开始对所辖区域(即原荔湾区和原芳村区)实施行政管理,芳村区人民政府同时终止。据荔湾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新荔湾区将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文书、统一印章”的原则,统一使用印有“荔湾区”字样的文书、印章和衔牌,原芳村区的文书、印章和衔牌停止使用。
依照有关规定,今天新荔湾政府机构产生后,原芳村区各级职能部门的衔牌、印章将按管理序列上交封存,移交档案局管理。之后,原芳村的各街道、相关部门凭单位证明到荔湾区政府领取新印章和衔牌。
区委搬到原芳村区政府办公
据了解,新荔湾区政府的办公地点不变,仍位于中山七路327号,而新的荔湾区委和政协则将搬到原芳村区政府办公楼办公。不过在原荔湾区和原芳村区所属职能部门合并办公之前,原两区各职能部门的办公场地、对外服务窗口地址暂不作调整,继续正常运作,居民群众办事可就近到上述原两区的职能部门办理。
待新荔湾区各职能部门办公场地、对外服务窗口地址调整和确定后,再对外公布其办公地址。在过渡期间,新荔湾区各职能部门将坚持“服务地址、服务人员、服务质量”三不变原则,顺利完成过渡。为确保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原芳村区各职能部门的衔牌摘下后,将同时在办公地点的显眼位置张贴“安民告示”,就服务群众的有关事项作出明确的工作指引,以方便群众办事。
新增花卉茶叶两大专业市场
新快报讯 (记者 陈琦钿) “新荔湾将打造成一个商贸文化旅游名都”,据荔湾区人大代表昨日介绍,从区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新荔湾将继续打“商贸、文化、旅游”的牌子,并将原来的八大专业市场扩大到十个,新增“花卉观赏鱼”、“茶叶”两大专业市场。
一直以来,“芳村与荔湾合并后究竟会怎么融合”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前者是一个由城乡结合部发展成的新区,而后者则是有着近千年历史、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城区。昨日,区人大代表告诉记者,就区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来看,新荔湾将整合原两区的商贸文化资源,建设成为最有广州味、最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商贸文化旅游区名都。
区政府的工作报告指出:这次区划调整后,首先,荔湾区的区域发展空间将会扩大,对进一步挖掘、整合商贸旅游资源;进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发展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等;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和利用以及城市管理资源的整合优化都提供了良机。西联桥头堡的力量将更加壮大,作用发挥将更加明显。
其次,整合文化资源后的荔湾将凸现岭南文化特色。原荔湾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美誉,而芳村有“水秀花香”之称,新荔湾是真正拥有一河两岸的中心城区,将通过两岸的景观建设,进一步挖掘利用好文化资源,打造文化经济特色,使文化、旅游和经济的发展有机融合,使岭南文化特色更加凸现,为珠江两岸增添新的亮丽风景线。
据透露,在“商贸文化旅游名都”的打造中,新荔湾区还将在原来水产、文化精品、服装、建材、鞋业、中药材、电子通讯和五金等八大专业市场的基础上,增加“花卉观赏鱼”、“茶叶”两大专业市场。
萝岗区
决心:两年内消灭“麻雀学校”
新快报讯 (记者 吴璇) 记者昨日采访了萝岗区部分新当选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由于萝岗区主要是由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而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焦点多在第三产业的发展、教育文化的加强和医疗、邮政通信等居民生活设施的完善方面。
医疗:改善农村卫生条件
“希望能够借助政府的力量,使农村的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一位代表对记者说,希望建立更多的农村卫生站,并进一步提高医疗站的医疗条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大代表表示,萝岗区成立后将把老百姓的健康和公共卫生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对全区尤其是农村的医疗条件进行进一步改善。据了解,目前萝岗区已投资8300万对有70年历史的萝岗医院进行改造,并对区内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村卫生站进行改造。
教育:也要建成强区
“只有教育办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居住,”一位政协委员认为,“如果只有好的创业环境而没有好的居住环境,迟早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而好的居住环境除了外部的硬件设施之外,还包括教育等软环境的跟上。”一位人大代表说。据了解,萝岗区将对农村部分学校进行改造和扩建,争取在两年内消灭“麻雀学校”,而建成教育强区也是该区的目标。
居住:建成生态园林新区
据悉,到目前为止,已有91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萝岗。一位人大代表告诉记者,萝岗区成立后,将由为投资者的投资和创业提供服务上升到为投资者生活的各方面提供服务,“我们要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将精英人才留在最适宜居住的地方,”该代表表示,希望将萝岗建成“不仅适宜创业,而且适宜居住的生态园林新区”。
据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大代表透露,以往开发区在工业方面处于龙头地位,萝岗区成立后,为了建成适宜居住的环境,萝岗区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与居住环境相配套的商业、交通等设施。
交通:希望继续改善
“记得我刚到开发区时,交通没有现在方便,上下班要两个多小时。”说起以前的交通,一位在开发区工作了18年的政协委员仍然心有余悸,该政协委员表示,和以前相比现在已经很好了,希望以后交通会更方便。
南沙区
目标:海滨新城
新快报讯(记者 余亚莲 周皓 通讯员 何炯文) 在南沙区首届人代会上,记者采访了部分代表,大部分代表对南沙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最为关心。
居住:建成有归属感的居住区
“白天在这里上班,到了晚上就回到广州,将南沙的人气、消费、税收全都带走了。”人大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他们最关心南沙的配套设施建设。南沙要发展起来,必须解决交通问题,扩建医院、学校、商场等设施,要把南沙建成适宜居住、有归属感的海滨新城。几乎所有受访的人大代表均认为,新区的成立肯定前景无限,新区成立之后,这些问题都会逐步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会提高,南沙人会在南沙扎下根。
交通:吸引投资先通路桥
目前,南沙地区交通体系仍不完善。对外交通主要依靠近年来修建的华南路——迎宾路——南沙大道、广深高速公路——虎门大桥——京珠高速公路南段两个走廊。
不少人大代表表示,要吸引投资,最迫切的就是服务和配套设施要跟上。代表们普遍认为,南沙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交通问题,从广州市区来南沙一趟要1个多小时,光是过桥费就让人难以承受,交通问题不解决,南沙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教育:需要重点中学
部分人大代表对南沙的教育颇为关心,朱志东表示,新南沙区成立之后,人口会越来越多,但南沙的教育底子比较薄,该区域原来唯一一所重点中学在番禺市桥,新成立的南沙区目前还没有重点中学。
人大代表邓瑾燕也提出,现在大南沙只有四五所中学,小南沙只有两所高中。新区现在迫切需要引进教师,创办学校,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建立市一级的重点中学。
消防:至少建30个消防站
作为列席本次会议的消防系统代表,周海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沙消防力量目前还比较薄弱。现在由一个开发区升级为新区后,消防系统的任务更加艰巨,而目前最直接的任务首先是建立3个新的消防站,“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将至少建立30个消防站”。
医疗:建议成立区级医院
医疗系统的人大代表,南沙医院骨科副主任邓涌以前也是番禺区人大代表。在他看来,尽快成立新区第一家区级医院迫在眉睫。“目前只有一个南沙医院,医护职工只有170名左右,显然无法提供足够的医疗保障”。他还告诉记者,新区成立对于南沙的医疗系统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各级医疗体系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增大投入,而成立一个至少拥有300名医疗人员的区级医院对于新区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金融:银行将占主导位置
金融系统人大代表,在某国有银行工作的陈女士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南沙农业人口占多数。“信用社在金融系统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不过在她看来,随着新区成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在南沙设立新的营业网点,几个非国有银行也纷纷进驻南沙,“不出5年时间,凭借雄厚的资本和优良的服务,银行将在金融系统中占据主导位置”。
横沥镇:建更大的珠江新城
做为南沙新区最重要的中心镇之一,横沥镇区位优越。横沥镇党委书记孙明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信心把横沥建设成一个全新的商业重镇。孙明基还说,横沥镇拥有汽车、物流等大型企业,就业机会很多。加上珠江数条支流的包围,很多人说这里风水好。我们希望在未来3到5年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设一个更大的珠江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