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机场到达区全面封杀蓝牌车。从本月20日起,只有机场大巴和的士可以进入机场的到达区车道。私家车、单位车辆,以及混杂在其中难以辨别的非法运营蓝牌车,都只能停在南北停车场。这一套交通整治方案,显然是针对非法运营蓝牌车,目的在于整顿机场秩序及维护出租车司机的正当权益。一个秩序井然的白云机场当然是大家希望看到的,但是这样一个“一刀切”的政策是否恰当合理,却还值得探讨。
在拉客仔猖獗、非法运营利润可观、差价诱人的情况下,封杀蓝牌车的政策是否能够达成目的,尚且有待时间和事实来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被这个整治方案挡在车道之外的,还有大量迎接同事亲友的市民,而原本可以在到达区就近乘坐迎接车辆的旅客,也因此不得不花费1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通行地下通道、对付并不清晰的路标指示而到达停车区域。所以,即便从此拉客仔和蓝牌车真的绝迹白云机场,这一表面上整饬有序的成果,也是牺牲了许多旅客与市民原本享有的便利与利益换来的。因此必须追问的是,旅客与市民们的这种便利牺牲,是必要的吗?是无可避免的吗?是不得不让位于机场打击蓝牌车的管理目的的吗?
类似的政策设计,其实是并不罕见的。为了整饬市容、管理秩序,南京市不久前实施“运瓜新政”——禁止运输瓜果的拖拉机、农用三轮车过桥通行。结果自然是瓜农利益大损,农民自我感慨“遭遇城市文明抛弃”不论,最现实的是不得不就地将西瓜贱卖给二道贩子;另一方面,南京市民也不得不为此多支出一笔“文明瓜果费”。稍早一些案例,则有去年8月教育部发出针对高校学生的“禁租令”——“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各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遵此制定了形形色色的具体条例。但这“一刀切下”的横线立刻遭遇多方位的冲击。连高校的管理人员都坦陈,一方面研究生中有大量已婚人士,不让校外租房居住不近情理,另一方面,学生普遍对此“父爱政策”既不买账,更不就范。
相比之下,广州市制定的“禁摩”政策,就不因管理之便而全然不顾市民之利,关照到广州市民至今多有驾用摩托车上下班、接送孩子的情况存在,因此而有分时段、分路段、逐步“禁摩”的科学安排,从而得以最大程度地兼顾交通治理与民生利益,所以推行顺利,效果亦彰。
白云机场为封杀蓝牌车而限制机场大巴与的士之外的所有车辆进入到达区,其思路与“运瓜新政”及“禁租令”同出一脉,本质上都是以管理上的最便利为政策设计的诉求。要应对农用车对城市治理带来的问题,可以有专辟场地、设定路线、限制更严格的时间通行等等选择,但与“一刀切”的禁止通行相比,这些选择无疑都会给管理部门增添不少“麻烦”。要处理好大学生校外租房的新现象,显然也需要事先对此多作调查、甄别情况、有的放矢,但这些工作,显然也都比不上来个“一刀切”的“禁租令”最令主管部门省事。广州的蓝牌车拉客现象增多,为了整饬运营市场,鼓励举报是可以的,加强巡查是无妨的,甚至重手处罚也是无可非议的,但这些工作做起来固然劳神费事,而且未必立竿见影,所以未必为白云机场所取。
于是为了管理者的方便轻松,瓜农的经济收入、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旅客的交通便利,就统统要为之作出牺牲了。如果说这些相关的政策动机都在于公共秩序,那么相关的政策设计无疑都不自觉地滑向了部门利益——方便省事。而这主管部门方便省事诉求之下导致的种种民众利益牺牲,便从来都算不上必须,更谈不上合理。而这封杀禁止的种种安排既便起效,也断然算不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