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的红岭路口
重看这幅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红岭路口的照片时(上图),似乎觉得画面有些冷冷清清,但那时,这一带有荔枝公园,有超市酒店,路边的“食馆与娱乐”已别有风情了。
我记得,在红岭中路荔枝公园边上有个食馆,当年好像是由一座二层小洋楼改装的,与公园相连。上世纪80年代中一位“下海”的东北汉子,在这里办起了“东北菜馆”,几年后,又改为“啤酒屋”。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一位潮州老板将食馆重新装修,取名“胜记”(专营野生河海鲜),广告牌做得也很醒目,据说,经营有道,生意不错。
红岭路口原有家民族宫大舞厅,当时大剧院还未建成,民族宫大舞厅就成了深圳早期颇有名气的娱乐场所。我记得有位从江西歌舞团来的女高音楚歌(艺名),在江西已小有名气,只因剧团效益不好,放下了架子,来深圳市内“跑场”,一个晚上一般要跑四五个歌舞厅,她成了民族宫大舞厅的明星。到了晚上10点之后,沙都歌舞团的舞蹈,让人耳目一新,舞蹈节奏明快,活泼青春,常常会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深圳大剧院落成后,民族宫大舞厅的生意每况愈下。若干年后,原址上建起了中国农业银行金融超市了。
经久不衰的还是路边的“大家乐”舞台。每当夜幕降临,那里是另一番景象:来自八卦岭、笋岗、田贝等地的打工仔、打工妹三五成群地向“大家乐”舞台汇集,这里不收门票,打工妹一边吃零食,一边看歌舞;有时台上唱、台下就哼,台上台下一片欢腾。置身其间,上了年纪的人也会情不自禁“动”起来,觉得自己也年轻了许多。这就是一座年轻城市的魅力所在吧。
红岭路这条原本普通的马路,因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于此,购物出行、游乐休闲,从而展现出了令人难忘的多元化风情。(里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