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河的支流布吉河流过人民桥,流过繁华地带。本报记者齐洁爽摄
钢筋水泥的高楼与大道,阻断不了我们对泥土与水源的亲近和回忆。每天,成千上万辆汽车从繁华的深南路人民桥上驶过,多少行人步履匆匆地经过,我们应该看一看人民桥下的河水,因为这一段河流是布吉河——深圳河的支流,而深圳河是我们这个城市的母亲河。
《说文解字》里讲“圳”字,意指深深的沟壑。深圳,顾名思义就是特别深的沟壑。“深圳”二字,原意是不是起源于深圳的河流呢?
弯弯曲曲的深圳河,从梧桐山牛尾岭由东北向西南流入深圳湾,全长37公里。深圳湾是深圳特区与香港之间的一个海湾,它东接深圳河,西连珠江口海区,水域面积约80平方公里。深圳河湾流域面积297.4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境内172.4平方公里,香港境内125平方公里。
自古以来,人类就习惯于择岸而居,靠水生活。悠悠的深圳河不知流经了多少岁月,哺育了多少代栖居在它身旁的人。
1979年,改革的春风吹醒了酣睡之中的南国小镇,匆匆间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边陲小镇已然蜕变成国际化的大都市。深圳河,依旧静静地流淌着。城市里的河水见证了特区的发展,同时也把它自己奉献给了特区。回顾特区发展史,就不能不追溯伴随特区成长的深圳河。
冷静地说,提到这条河,记忆与现实都不完全是美好的。城市发展付出了代价,深圳河也就与两大关键词分不开了:一是治洪,二是治污。
治洪
曾经水淹城区
罗湖区,目前是深圳发展得相当成熟、完善的区域。谁能想到,这样繁荣的区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说不定一年就要被深圳河淹没两三次呢。深圳河发大水的时候,像一个平和的人忽然大发脾气,挺可怕的,人民南路、国贸大厦、罗湖火车站、罗湖海关都被淹没过。
每年进出罗湖口岸客流量超过1亿人次。但在1992年、1993年时,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陆路口岸一年之中有几次要浸泡在水中。文锦渡海关体积庞大、价值不菲的X光检测仪,一遇发大水,就被水浸泡,把海关工作人员急坏了。
如今温柔可人
由于历史的关系,深圳河还有另一个身份——香港与深圳的分界河。所以,要治理深圳河的洪水问题,就必须先谈判。谈判从1982年开始进行,到1992年,中英两国政府已经谈了整整10年,却仍然毫无成果。
直到1994年,经过12年的漫长谈判之后,深圳和香港就深圳河的治理达成一致意见,谈判终成正果。1995年深圳河治理工程破土动工。一期工程主要解决深圳河水宣泄不畅的问题,在两个最大的回肠处裁弯取直。治理工程年内就立竿见影,两年内取得显著成效,防洪标准从两三年一遇变成50年一遇。深圳河自此变得温柔可人。
洪灾后果迥异
现任罗湖区政协副主席的林万泉,1992年时担任深圳河治理办公室主任。为什么惟独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深圳河给深圳人留下的记忆如此深刻?针对记者的这个问题,林万泉进行了解析。
原因一:发展规模不同
深圳河以前也发过大水,包括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都发过大水,但那时的深圳还不发达,被淹了损失没那么大。可是改革开放之后,小路没有了,鱼塘变成了高楼,尤其是在罗湖,每平方公里都被投资了几十个亿的资金。因为城市的规模不同,同样是淹,淹的后果完全不一样。
原因二:城市化减弱抗灾能力
过去,有农田和鱼塘存在,如果发洪水,被淹没的速度相对较慢。雨水渗透到泥土里,减缓了洪水积聚的过程。当土地、鱼塘变成坚硬的城市路面之后,洪水积聚的时间大大缩短,水流量猛增,在局部区域里洪水的流速也相应提高。
这就是城市发展不可避免的后遗症——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减弱。如果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自然灾害的摧毁力就会变强,所以越是城市化,越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
原因三:忽视自然规律的恶果
人们追求发展速度,一度忽略了自然规律,认为自然可以轻易被征服。城市建设之初,因为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导致城市建设有点急功近利——城市规划不甚合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林万泉说,我们理应为城市的快速扩张而兴奋,同时也应反思发展的代价,免得留下永远的遗憾。
治污
曾经野趣盎然
今年29岁梁小姐是特区的第一代移民,1979年,年仅4岁的她随父母来到深圳。谈起深圳河,梁小姐感慨良多:“小时候我们常去深圳河里游泳嬉戏,还捕鱼捉虾呢。夜晚来临的时候人们在河岸边纳凉消暑。”
深圳河香港一侧的米埔是国际著名的自然保护区。那里有无数的红树林,上万种鸟类繁衍生息。但在深圳一侧,只剩下对这种野趣的回忆。
“深圳的人们可能因为深圳河不再美丽、不再清澈而不愿意亲近它,可是大家也应该意识到,污染这条母亲河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林万泉说:“因为规划不合理,我们的生活污水每天都通过排污管直排至深圳河。”由于先期城建规划不完善、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深圳河(湾)体量有限等客观原因,有关部门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来治理深圳河的污染,但收效不容乐观。
期待脱胎换骨
如何能在治污问题上有所突破?最近市治河办提出了深圳河水质改善工程项目,即从大鹏湾引水至莲塘片区上游放入深圳河,增加中下游的水环境容量,达到初步改善深圳河水质的目的。目前,正在进行这一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对此,林万泉总结道:“深圳河治污,是一个长期工作。成功之日,也是城市再次脱胎换骨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