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洗”白果追踪
一线记者
昨天的3.15揭黑系列中,我们说了广州南田路上的“白果一条街”。这里的白果很出名,不但卖相好,而且价格便宜。但是这白果是到底他们都有什么法宝呢?
明明叫“白果一条街”,可这里却没有一个档口门面是做生意的。巷子里全都是普通的民宅。走进其中一个加工白果的小房子,一线记者看到了许多已经发霉的白果,外壳已经变成了墨绿色,一点都不像市场上卖的那么白嫩光滑。
老板娘当即要给我们示范。只见她利落的把整袋白果倒进水盆里,搅和一下,水顿时变成了墨汁。据说,这一盆水起码能洗上好几麻包袋的白果。不过这种做法只是最初级的加工。离开了这一家,一线记者继续往前走。经验所得,凡是做白果批发生意的,家门口都会放着一些白果,大概就是暗号吧。
沿着“白果暗号”,一线记者走进了这个大门半开的小屋子。昏暗的房间里,一股浓烈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屋子里有一张特制的桌子,上面放满了白果。
这“洗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发黑的白果为什么一洗就能变白?一线记者倒是知道,漂白水分为食用的和工业用的两种,那到底这里用的是哪一种呢?老板没有正面回答。
按照老板的说法,那就是自己吃的绝对不能用这种漂白水洗过,为什么呢?因为工业用的双氧水可以致癌,所以并不允许使用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上。一线记者又提出要去看看“洗水”的过程。老板马上把我们带到了厕所。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里家家户户几乎都在从事白果加工的工作。而且在这一带加工白果的历史已经长达十几年了。那么,到底这样的加工合不合法,产品达没达到卫生检验标准,而这些白果又销售到什么地方呢?
和一线记者越聊越熟,老板放松了警惕,开始向记者炫耀起他们的经营之道。
据老板所说,这里加工白果的家庭大多数都在批发市场上有个档口。他们先是从桂林,泰兴等地方低价收来白果,然后在家里进行加工浸泡,之后再放到桌子上用电扇吹干。最后把白果拿到批发市场的档口里售卖。
就是这样,加工者们有恃无恐,生意也越做越大,最终形成了这里的“白果一条街”。为了不引人注意,这里的加工点一般也都不直接做批发生意。这位老板就给我们留了个地址,让我们以后直接到他的档口拿货。
按着老板提供的档口地址,一线记者来到了广州海珠南路的批发市场。发现这里果然有很多做白果批发生意的商行。原来,同样是二级白果,没有经过“洗水”的由于色泽偏黄,批发价只卖5块多,而经过洗水的白果就能卖到6、7块钱。
档主还告诉记者,要给白果“洗水”,也是要有“技术含量”的。
双氧水加烧碱,就是漂白水的主要用料,这些化工用品是否符合食品加工的要求呢?记者不敢加以定论,不过早在2003年,今日一线就报道了工业双氧水漂白开心果的事件,一起回顾一下。
在南海官窑的一家窝点,一线记者算是开了眼界。在简陋的厂房里,居然有大堆大堆的鱼翅,这些鱼翅卖相倒还真不错,晶莹洁白,可这些鱼翅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检查人员一问之下,是用工业双氧水漂白出来的。专家说,用双氧水处理鱼翅,的确可以达到漂白的效果,但只能用食用级的双氧水。而且终端产品中不允许含有双氧水的成分。食品如果含有双氧水,尤其是工业双氧水含有重金属和杂质,不但强烈刺激消化道,还可能致癌,致畸形和引发基因突变。但记者看到,这间工厂用的都是工业双氧水。
在南海九江的泰利果仁厂,这里是生产开心果的,检查人员也发现这里大量使用工业双氧水,原来颜色不一的开心果,经过烧碱浸泡再用双氧水煮,处理后果然卖相好了很多。可这样的开心果,吃下去会有什么后果就不得而知了。
一线记者在暗访过程中,发现了贵德东一带有好几家做白果加工的民宅里,都存放着工业用双氧水,而且据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加工点还用烧碱和硫磺进行加工。我们明天将继续报道,记者联同职能部门对此进行查处的情况。好了,今天的封面就到这里。
(实习编辑:胡肇欣)